我国矿产资源配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矿产资源在两权分离的资源配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资源利用的指导思想过于单一。在强调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忽视了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社会、环境和资源的负面效应,致使我国的经济发展过分地依赖于大量的资源消▓和投入,经济发展的粗放性十分明显;同时开发利用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十分严重。
2、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资源总回收率低,综合利用差;乱采滥挖,环境保护差;矿产资源二次利用率低,原材料消耗大;深加工技术水平不高。
3、以矿业权市场为核心的市场体系还没有形成,如:矿产勘查资本市场、矿业权市场的若干中介至今还处于缺位状态;矿业权市场覆盖的范围还很有限,大多数是以省为单元形成的市场。建立全国统一的、有序的矿业权市场,尚需进一步努力。(2)矿业权一级市场垄断性强,严重影响矿业权二级市场作用的发挥。
4、主要原因是我国人均资源不足,虽然我国能源丰富,但是由于人口众多,导致人均资源分配不均,以及很多的能源面临着开采困难的问题,很多资源处于高山或者绝地,开采所需费用支付和开采出的收入不成正比。能源问题是人类对能源需求的增长和现有能源资源日趋减少的矛盾。
5、我国中介机构独立性不够,缺乏法律约束和诚信,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也是存在的突出问题。
6、当前,我国矿产勘查开发事业形势大好,也存在严重隐忧。据2007年11月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的《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矿业体制建设研究报告》称,矿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矿业市场主体建设与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2)统开放、竞争、有序的矿业要素市场尚未形成。
矿产资源规划管理
为了有效管理矿产资源,确保其合理调查、勘查和开发利用,以及环境保护,我国出台了一项重要的管理措施。这就是《矿产资源规划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的实施细节由国土资发〔1999〕356号文件正式发布。
第九条至第十一条分别规定了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在矿产资源规划管理和监督中的角色、责任以及技术应用。省级主管部门需实施领导责任制,并将规划执行纳入考核体系。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管理效率,并确保资金投入。
矿产资源规划管理暂行办法的第二章规定了规划的期限和编制频率。规划期限通常为五年,展望十五年,每五年编制一次,必要时可进行修订。规划编制需遵循一系列原则,如符合国情、地区实际与经济发展需求,平衡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兼顾开发与保护,以及遵循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
矿产资源规划的执行具有严格的规定。一旦批准,各级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需在政府领导下,全面负责规划的实施,各部门需给予配合和支持。在实施过程中,若需修改规划,应由原编制机关提出方案,按原批准程序报批。
国家对特定矿种如国家规划矿区和保护性开采的矿种,其设立、变更或撤销及其开发利用必须符合全国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各级政府在颁发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时,必须遵守矿产资源规划的规定。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是全国矿产资源规划的最高管理机构,而地方各级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则负责本级的规划编制与监督。
乡镇矿业持续发展的道路——区域集团型全方位滚动
1、矿产资源的开采与加工属重工业生产,乡镇矿业的集约化联合经营,向区域性集团发展,并在全方位滚动,协调发展中形成各种开采加工区,在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向相关产业延伸过程中迈进城镇化行列是可能的。
2、辽宁省的乡镇企业发展于20世纪80年代,目前已在全省矿业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1999年我省的主要矿石产量中,乡镇矿业产量占459%,对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3、鼓励发展大型矿业集团,构建和完善以大企业为主导、大中小企业专业化分工、产业化协作的产业组织体系。
矿产资源勘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框架
矿产资源勘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保证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战略,是以矿产资源的持续供给、合理利用、有效保护和减低环境代价为前提,充分满足当前与长远国民经济建设对矿产资源的需要,全面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效益、资源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矿产资源型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 1)有序开发,协调发展。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加强资源开发规划和管理,严格准入条件,引导资源规模化、集约化开发,提高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水平,强化生态保护和环境整治,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实现资源开发与城市发展的良性互动。
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主线,以经济发展为核心,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以科技和体制创新为突破口,坚持不懈地全面推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协调,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竞争力,为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章分析了中国矿产资源的基本形势,包括资源基础的详细情况,国内矿业的发展现状,矿产品进出口贸易和市场供求动态,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预测。第三章,着重提出了提高国内矿产资源保障能力的策略,包括强化勘查、增加储量、优化开发方式、降低消耗、开发替代资源和废弃物质再生利用等关键措施。
也就是说,发展是靠自然资源支撑的,不能以破坏资源、环境和生态为代价。也就是要求现代发展应为进一步发展保持足够的后劲和创造条件。特别是矿产资源属于不可再生的耗竭性自然资源,必须实施矿产勘查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持矿产勘察的永续发展。
图11 第二轮矿产资源规划勘查开发与保护布局总体框架图 1 区域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保护布局 开展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保护区域布局的目的是为贯彻落实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部署,实现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在区域上的合理配置,促进区域经济协调持续发展,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
制定和实施矿产资源规划
1、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加强和规范矿产资源规划管理,统筹安排地质勘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促进我国矿业科学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矿产资源规划的编制和实施适用本办法。
2、国家开展公益性地质调查评价,为矿产资源规划和管理决策提供依据,为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提供基础信息服务,降低投资风险;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鼓励多渠道社会投资开展适应市场需要的商业性勘查,逐步形成以商业性勘查为主体、公益性调查评价与商业性勘查互相促进、良性循环的新局面。
3、第二章中,所有在自治区内进行矿产勘查和开采活动,都必须严格遵守条例规定。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各级政府需保护并维护其国家所有权,严禁侵占和破坏矿产资源。第四条中,自治区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编制和实施矿产资源规划,优先合理开发利用自治区内的可开发矿产资源。
4、矿产资源形势分析是指在相关统计资料和大量实际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现时或未来一定时期内矿产资源供需形势的客观分析和科学预测,并提出矿产资源利用与配置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5、对于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编制的政策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以国家、省、城市的法律法规为主体的有关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编制的内容、程序等方面的规章,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在《矿产资源法》及其实施细则中提出的“国家对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勘查、合理开采和综合利用的方针”。
如何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1、完善区域发展规划与政策协调:通过加强区域发展规划和政策的协调性,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不同省份和城市之间的协同发展。 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大对高速公路、铁路、机场和港口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不同地区的交通和物流条件,增强区域间的经济联系。
2、推进区域间公共服务均等化:通过优化资源配置,确保各地区居民能够享受到大致均等的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和社保等,减少地区间的服务差距,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奠定基础。
3、规范地方政府间的经济合作:地方政府间合作对经济发展和区域关系协调具有重要作用。合作应遵循平等参与、利益和风险共担原则,确保区域经济联动和有序发展。 加强中央政府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中央政府除继续支持发达地区外,应采取措施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促进全国经济均衡发展。
4、推动区域间的公共服务均等化,确保各区域居民能够享受到相等的公共服务和资源。 充分利用各自的比较优势,增强各区域的核心竞争力,以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完善市场机制,确保生产要素能够自由而有效地流动,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5、区域一体化战略 区域一体化是一个涵盖广泛的领域。在国家层面,它主要涉及跨行政区划的经济合作、经济联合以及经济带和经济圈的建设等。 特殊地区和贫困地区扶持战略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等特殊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